图片展示

中文
  • English
  • 한국어
  • français
图片展示

 

欢迎来到程阳八寨

Welcome to Chengyang bazhai

 

三江县奇石城简介

广西旅发三江通达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 2021-03-29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兼者乐石”。有着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柳州,自古就有赏石、藏石、玩石之风,其市内及周边地区,奇石资源也极为丰富,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质地佳。三江县在2010年被评为中国“观赏石之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兼者乐石”。有着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柳州,自古就有赏石、藏石、玩石之风,其市内及周边地区,奇石资源也极为丰富,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质地佳。三江县在2010年被评为中国“观赏石之乡”。奇石城也是于2010年国庆期间形成规模对外开放的一个旅游新景点。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多耶旅游节"更是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石友,奠定了三江“观赏石之乡”的地位。目前,三江的奇石产业从采石、运输、加工,到买卖、配座、展览、收藏,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规模化、专业化、细分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估计,自开采以来,三江观赏石每年交易量超过数万件,交易额超过6000万元。
由三江县奇石协会成员自发的三江县奇石交易街已初具规模。该交易街位于三江县河东开发区苏城置业小区内,目前交易街占地2000平方米,营业面积1500平方米,营业门店20间,集交易、展示等功能,其品种具有特色的三江彩、腊石;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于2010年5月1日正式挂牌营业。

t01a0ac50f557e4dd84.jpg       

(一)、三江石的发源

三江县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三江石主要产于广西北部山区的寻江河(当地人称“小寻江”主要区别于广西东南部的大“浔江”)。该河横贯桂林所辖的龙胜县、资源县和柳州所辖的三江县,以出产色彩斑斓的卵石著名。主流发源于湘桂接壤的资源县的车田苗族乡境内的金紫山南坡,主流河段全长206公里,资源境内称“五排河”,龙胜境内称“桑江”,三江境内称“古宜河”,各境内均有多条支流汇入。寻江河流域所产奇石统称“三江石”。
(二)、三江石的形成

龙胜三门镇大地村是彩卵石的发源地,上游3~4公里长的“奇石谷”中,彩卵石个大体重,大的重达十几吨甚至几十吨,往下游渐少,重不足吨。至三门河下游,彩卵石每块重不及百公斤,三门河过交州汇入寻江后,则彩卵石以每块15-30公斤者为多。越往下游,彩卵石个体就变得越小。
    根据地质资料的推断,在距今8-10亿年前,龙胜县境内三门镇一带,为深海盆地中的海底火山强烈活动地带,由于有火山喷发物的沉积,形成了一条特殊的碧玉化石英岩、碧玉化含铁石英岩及碧玉岩等色彩丰富的富硅质硬岩石。这就是形成彩卵石类的主要原生岩石,是彩卵石类形成的物质基础。于是,龙胜县三门镇一带就成了品类繁多的彩卵石发源地。由于寻江水系曾经产生一系列强烈的地壳构造变动,形成较多的由二氧化硅矿物质。石英强烈交代、充填而成的断裂硅化破碎带,这些硅化了的石英质岩石和石英脉,就是蜡石类量多且品种丰富的根本地质原因。
(三)、三江石的分类

寻江河奇石按质地主要分为七个大类:1、彩卵石;2、蜡卵石;3、黑卵石;4、铁卵石5、梨皮石;6、藻卵石;7、砂卵石。以彩卵石颜色的倾向和风格的不同又可分为:1、黑底飘红、飘黄;2、紫卵(纯色紫卵、带色紫卵)等。蜡卵石根据色质可分为:黄蜡、绿蜡、白蜡等三大类。黑卵石的代表为黑底金纹。此外,常见的还有油石。以上石种,最出彩的是黑底飘红、飘黄的三江中国色及紫卵。

黑底飘黄、飘红的三江中国色,黑与红黄的面积对比并无常法。如果色块形成明确的赏玩主题,却不在乎色块间面积的比例,色彩的文化底蕴已堪赏玩,若图形形态构成画面,而且构图合理,其赏玩价值平添了许多。如果没有形成固定的赏玩主题,大多喜见红色满目。不论怎么样,对三江中国色总是要求色度饱满,红色艳丽而沉着,黄色冷静而明亮,黑底醇厚而和谐。在三江中国色中,一部分可见黑底“墨金”,与红黄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强烈厚重的文化积淀。另一部分不一定能看到黑底的足金墨黑,黑底上面隐隐约罩上红黄的环境色,其意境醇厚和谐,将来必为石事赏玩的主流。黑底金纹的三江中国色,黑是玄黑,黑得深重透明,黄的亮丽张扬。不一样的程度,却一样的余味绵长;浅底墨纹恰恰相反,浅灰或浅黄的底色反衬了黑色的演绎;紫卵以深紫红为基调,仿佛有道家“紫气东来”的味道。三江彩卵石的质地都极坚硬,表皮亮而含蓄深沉。
三江蜡石的玉透程度一般不如广东潮州蜡石,但上品三江蜡石比之潮州蜡石也毫不逊色。绿蜡是蜡石中较特别的一种,可惜三江绿蜡在山涧中表皮容易风化,当地石农用盐酸洗去外皮后透如翡翠,煞是好看。只是日久反酸呈黄色,需花一段时间退酸。

t01de7fad9b0dcc40b8.jpg    

(四)、赏玩形式的多样化
三江中国色本不以变化取胜,由于硬度太大,较难穿洞。在三江中国色的“形赏”中,偶有景观、人物、动物、器皿、画面及其他异型,而考量形的饱满和色相纯正是三江中国色的重要特色。石质稍软一些的如三江红蜡、黄蜡、绿蜡,多有“瘦”、“皱”变化,较难“漏透”。三江中国色的“色赏”是该石的最大亮点,红、黄、黑三色从不同角度连接品位传统文化的通道,其色的深浅变化、纯粹程度、组合配比都有独特魅力。三江中国色皮质有许多可与瓷釉媲美的地方,表皮光洁,象有一层厚厚的瓷釉,但光色含蓄、厚重,比瓷釉的表现要谦虚凝重许多。


二、中国色——穿越古文化历史长河的色彩

三江奇石有彩卵石、紫卵石、蜡石、铁砂石等,其中最具个性特点的是彩卵石和紫卵。彩卵石质地坚硬细密,外形的饱满是它最大的形态特点。三江彩卵的色彩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凝重、沉稳的黑色基调,交织呈现张扬、饱满的红色、黄色。这三种色彩,不仅产生重重的视觉冲击,而且不自觉地和传统文化情感融合在了一起,这种情感为三江石的赏玩提供了厚重的文化养分。三江紫卵更有别于已发现的其他石种,三江的“紫”最早与中国传统文化联姻,为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中国黑——传统文明的沉淀代表一个国家的标志,被称为“国徽”;代表一个国家的旗帜,被称为“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被称之为“国歌”。在以国字起首,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国粹中,除了国术、国语、国器等外,还有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并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画——国画。几千年来,以率真的情感对待单一色彩,并穷尽变化地赋予丰富的内涵,恐怕只有中国。从七千年前龙山文化遗址发掘出来的一种蛋壳黑陶,“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这种“黑如漆”的陶器通过渗碳原理,让弥漫在窑中的浓烟将烟中的碳粒深入坯体而呈黑色,熏陶成品,显示出壮美与崇高。如许繁琐的工序,古人都没有舍弃对黑色的痴迷。此外,数千年来被用以形容“黑”的中国特有的自然漆,气质高雅、沉静的“国漆”(生漆),不仅广泛使用于家具漆饰,还用以装饰和保护宫殿、庙宇、棺材、祭皿等。如果说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出对黑色的重视,那么历代文人在“国画”方面对墨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体现出对黑色的热爱。大自然的光及各种色彩变化被文人们以深深浅浅的墨色来抽象的表达(所谓“墨分五彩”),并形成一整套高度规范的程式化审美法则,深刻而又天真的把黑色当作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黑”的珍贵不是因为完全的漆黑一片,黑中包含各种变化,有丰富的内容,黑得温润、黑得透明;黑得沉静、黑得凝重,“黑”是国粹中的一个重要表达手段,承载了浓浓的传统文化。“黑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颜色,无形中也成了表达传统文化的一种语言,在这儿我们称之为“中国黑”。三江彩卵石那些以黑色为底,有浅黑、深黑、纯黑,映衬着黄色、红色,凝重而热烈,既有西画的奔放直白,又有国画的深沉含蓄。三江的黑,成了一个可以品味国粹的重要媒介。


(二)、中国红——文化个性的张扬

三江彩卵石的红色,在三江红、黄、黑三彩中最具视觉冲击力,并广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关注。我们的前辈选择了正红色为代表(朱红)。这种正红色彩具有强烈、亮眼、淳厚的特点,在古代人神神鬼鬼的观念中,红色具有威慑作用,在后世演化过程中又有了喜庆的情感。中国古代帝皇夏穿“朱衣”,批阅奏章用“朱笔”,公侯贵族乘坐红漆“朱轩”。在那个时代的社会最上层,对正红色有很大偏爱,颜色被赋予了身份地位,皇帝赏给公侯的邸第,门上要加朱漆,后世“朱门”亦为贵族豪门的代名词。正红色也被引入规制,在唐代,官员服饰制度,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在传统文化上,红色所反映的色彩倾向,它的威慑作用被充分表达在上级对下级的统治,官对民的统治,“王道”对“邪道”的威慑。红色,虽在官制上有严格的规定,却也是一种可以超越规制上上下下都能使用的颜色,老百姓在婚宴节气使用红色来表达他们的情绪,这种喜庆可能是对“王道”红色可以尽情戏弄的喜悦。色彩的意义在一定时期会发生变质,原来说“见红”,指出血受伤。后来,分钱也叫分红。挂彩是受伤出血的意思,可后来的“披红挂彩”是很光荣很有面子的事情,是为准备去受伤流血或者已经受过伤流过血的人挂一块红布,以示表彰,如战斗英雄、劳模等。可以说红色的情感触角伸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红色在中国社会纵横上下的广泛程度看,它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三江石上面的红色,以色度饱和,沉稳艳丽的“正红”为上品。一种颜色,在一个民族中具有普遍认知,并拥有不间断的传承和发挥,实际上担当了民族文化中的重要角色,虽说“红色”并非中国所特有,也不是中国对它有特别认识和特别情感,只是在特定的中国文化中,“红色”有着特定的意义,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红”。


(三)、中国黄——文明国度的本色

黄色,系出名门。溯源下去,黄色为古代帝王专用的颜色,不可逾制。黄色的色彩情感倾向为冷静、华贵,皇家选择黄色专用,不会只是照顾色彩的情感倾向。地球上有两种文明,一种是蓝色文明(即海洋文明),一种是黄色文明(即大陆文明)。中国是最古老的黄色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根源于黄土地的黄皮肤人的黄色文明,最能从根上影响到掌握生杀大权的社会上层建筑。皇家使用的黄色,不是简单的随意选择,他们总说皇权天授,他们自己就是天之骄子,他们就在衣食住行各个细节上都反映出“天授”,“黄袍”、“黄屋”、“黄钺”等均为最高贵的黄色。华夏文明的源头和“黄”有不解之缘,生息于黄土地上,这儿孕育了大陆的黄色文明,黄河成了我们溯源文明的渠道。“三江黄”的深刻内涵远远超出了我们视觉上对颜色的简单理解,其中寄托了我们对文明之源的天然亲切。一个博大的传统文化,通过一种颜色去回味,如通过一扇窗户去看,它典型地反映中国文化,这个黄色也就成了“中国黄”。


(四)、中国紫——中国文化中“气化”了的颜色

2700年前,老子怀着失望,准备西出涵谷。涵谷关令尹喜见有紫气自东而,知道圣人将至,果然,老子骑青牛而来。后留下《道德经》。后世把“紫气”作为祥瑞之气。古代诏书称“紫诏”,诏书的封袋用紫泥封口,上面盖印。紫色是一种很高贵的颜色,也是一种很神仙的“气”。由道家到皇家,再到平头百姓,气化的紫色是最吉祥的。

三江的紫有很明确紫色彩,表皮凝厚的釉皮,闪着幽幽的光,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也是最独特的中国色彩。黑、红、黄、紫三江四彩,不是简单的四种视觉颜色,每一种色都与深厚的中国文化相关联。四种穿过中国古文化历史长河的色彩,带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聚会到了石面上。我们将红、黄、黑、紫这四种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的色彩称之为——中国色。

 三江四彩,“中国色”概念的形成
三江彩卵石,在一枚石上同时并呈红、黑两种或红、黄、黑三种色彩。人们透过干净纯粹的“黑”去感受一种宁静与优雅的气质,浑厚的深度和无际的广度;三江的红,为正红(朱红),热烈奔放,在黑底上耀眼夺目,色彩仿佛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飘于期间的黄色,多为原色色相,清爽、亮丽,表现出冷静、高贵的个性特征,但并不刻意强调自己,常常为映衬正红(朱红)而甘当配角。三江三彩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大气而不霸气,同时并呈的色彩对比碰撞之余又给人一种淬过火的敦厚感觉。紫卵的紫色文化为中国道教文化所特有,人们赏色、赏气,对紫气有更多的精神寄托。所以说,“江中国紫”是“气化”了的色彩,一种升华了的概念。
三江四彩,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人们用最朴素的情感去赏玩。从黑色中感到了神秘、厚重和沉静。从红色中体会到凶险、热烈、喜庆的气息。对于黄色,也蒙胧感觉到清冷的贵气,甚至一些血缘的亲切。这一切对色彩的感觉,只是没用心去考究。或者说,一直没有谁系统的挖掘石头与色彩的关系,色彩与文化的关系,也没有谁系统地整合一套三江彩卵的赏玩理念。在没有特色赏玩理念支持的日子里,三江石消消停停地混迹石市,湮没在其它“主打石种”的汹涌浪潮之中。摈除商业利益的原因,经常看到三江石,心情会比较平淡。冷不丁好一段时间没见,又会想着,也许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这种隐约的牵挂。或许,我们挂念的已经不仅仅是石头,石上的红、黄、黑、紫——能承载厚重的古老文化的“中国色”才是引起我们内心颤动的重要元素。

三江四彩,它的“黑”,与秦源黑陶似乎有某种亲缘联系,“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说的是黑陶,又何尝不是写出了“三江黑”的精神?“三江黑”的那份沉静温厚,与国画层层晕染,反复趁搽积累出来的内涵丰富的墨色,表达了同样优雅宁静的气质;国漆古气厚重的情结,“三江黑”一样轻易地达到了。“三江黑”已不是一种简单的色彩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的宽厚、它的雍容大度,足堪成为表达中国古文化的一种绝妙形式。在这里,我们不妨把它当作“中国色”里的一员,称之为“三江中国黑”;三江四彩的“红”,正、艳、夺目。有些如朱漆新饰,色彩纯正饱和,无任何杂质。与“朱门”、“朱衣”、“朱批”有同样的文化色彩基础,表达着驾驭、生杀、威慑等强力影响。三江色彩的“正红”的确显示出一种深厚的力量,它艳不忍睹、红如烈焰,却没有“过火”和“燥”。色彩是如此厚重,又非常响亮,它的“热烈”黏稠浓烈,三江红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反应着历史文化上的悲喜情感,我们称之为“三江中国红”;三江四彩的“黄”,游荡于浅黄和深黄之间,鲜亮的时候,冷静贵气,与古代皇家常用的亮黄色一样流露出高贵的气质。同时也深沉含蓄,与我们生息的土地血肉相连,似乎和黄土地的黄色文明一起共同走过了千古的时光。三江四彩的“黄”,能够鲜明而典型地表达对古中国特有的“黄色文明”的理解,三江黄也就是“中国黄”。
三江四彩的紫,以紫卵为代表反映着道家文化的平和大度。在“主打石种”主导市场赏玩的情况下,三江石有独特的赏玩内涵,但没有自己完整和深入的赏玩理念,一直都是市场的配角。从现在掌握的奇石自然资源来看,估计很难再出现以石种“主打”市场的现象,以石种为主导的玩热闹的市场心态,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石种主打”市场将成为过去,今后的赏玩“主打”必然是“理念主打”。随着雅石赏玩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三江四彩历经了许多年的市场洗礼后,整合出“中国色”概念,为今后的持续深入的赏玩提供了理念支持。三江石的大气老到(常常说“老气”),也就是雍容古雅,那是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依托,丰富而深刻地发掘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文化本来就是“老不死”的东西,要靠激活。“老到”、“古气”一旦被我们摆在桌面上反复赏玩,并发掘它的内涵,这“老不死”的东西就被激活了,在时间里尘封了许久的生命也因此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三江“中国色”不仅仅“老到”、“古气”,更重要的是在这上面表现的鲜活的生命力。“中国色”的三彩,往往就表现出了热烈和活力,这种“热烈、活力”没有丝毫轻浮浅薄的意思,实际上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养分中的“适时发生”,甚至说也是雅石赏玩所激活的一种“文艺复兴”。三江石的中国色,借助色彩,走上通往历史文化传承的桥梁。三江中国色理念的整合,给今后雅石的赏玩带来新的启示。
三江中国色的开发大约始于八十年代初,共出现四种采集的方式:1、河边滩面捡拾;2、向淘金船购买;3、租钩机来挖;4、潜水打捞。
    

(一)、偷偷摸摸扛石头

第一种采集方式与其它水石的初期采集一样,从滩面上随便乱拣,满河滩的到处都是。那些黑底飘红、飘黄、黑底金纹、紫卵石,色彩饱和,釉皮老古,石友刚开始捡拾的时候大多选自己能扛着走的。以前采石多选在清晨、黄昏或节假日的业余时间,总在天黑蒙蒙的时候就要把石头悄悄摸摸地扛回家藏起来,怕亲朋好友看见笑话自己不务正业。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家训的佳话,爷爷对孙子语重心长地说:从小不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去讨米的,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你以为到寻江河随便拣一块石头就能变钱?以前象偷鸡摸狗一样的玩石头,现在谁弄到一枚漂亮的中国红,呼朋引伴杀鸡宰鸭的,就差敲锣打鼓了。
(二)、石头比黄金贵

九十年代初,石友也开始向淘金船购买,一元一颗,两元一颗,到五元一颗就算很贵了。挖卖三江石是淘金船的副产品,寻江河的沙金品质优良,目前,在金市上的收购价是95元/克,近百年来都有人在此寻找黄金,十几年前,一天可以弄十几克甚至几十克沙金并非什么难事。淘金船现在的主业和副业好像已经颠倒了过来。原来淘金挖上来的沙子、卵石顺手能卖几个钱算几个,象卖旧报子废纸皮一样。现在的沙金越来越难淘了,一般平均每天淘个4克算很好的成绩了,淘金船干脆主要淘石头,顺带淘些沙金。船上十几元上百元的石头很多,碰到典型中国色彩卵石,价钱也咬得死,几千元上万元一枚,你不要,小船又摇到对岸接客商了。
(三)、修公路不如挖石头

近几年,寻江河滩面上拣不到什么,三江石友专门请钩机到河滩去抓石头,每小时200-300元。钩机是机械手一类的挖掘工具,多用于开山修路。而开山修路,却赚不了多少钱,不如挖石头,如今三江有了出租钩机的行业。钩机抓石头,一抓下去十几二十个,河床下一两米的石头都被抓了出来。
(四)、渔民改行捕石头

寻江河大多河段都不太深,几米十几米,渔民打鱼也就卖个5-6元一斤,有些干脆改行,潜水捉石头,这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为三江中国色的采集又增一景。


浏览:
分享
三江县奇石城简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兼者乐石”。有着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柳州,自古就有赏石、藏石、玩石之风,其市内及周边地区,奇石资源也极为丰富,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质地佳。三江县在2010年被评为中国“观赏石之乡”。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文章推荐

版权所有:广西旅发三江通达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桂ICP备2020008650号

景区概况
新闻资讯
交通路线
VR浏览
预约购票
交通路线
5A创建
联系我们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